奶粉真的等於可樂嗎?營養師帶你破解「糖」的迷思

最近有一支影片在網路上引發熱議,內容把「嬰兒配方奶」比喻成「珍奶」甚至「兩瓶可樂」,並暗示可能會導致注意力缺陷過動症(ADHD)。這樣聳動的說法,確實很容易讓爸媽心頭一驚,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害了孩子。

身為營養師,我想用科學與專業,幫大家拆解這個迷思,讓爸媽們能安心陪伴寶寶健康長大。


奶粉裡的糖,和可樂裡的糖完全不一樣

許多人聽到「奶粉含糖」,第一個反應就是「哇!是不是跟手搖飲一樣甜?」其實不然。

  • 奶粉的糖分主要是「乳糖」:乳糖是一種天然存在於乳類食物中的糖,母乳裡本來就有,濃度大約 7%,和配方奶幾乎一致。乳糖的作用是提供能量,並幫助鈣質吸收,是寶寶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來源。
  • 可樂、珍奶裡的糖,通常是「蔗糖」或「果糖」:這些精製糖分會讓血糖快速升高,熱量也高,確實和肥胖、代謝疾病有高度關聯。但這和配方奶中的乳糖是完全不同的東西。

👉 所以,不能因為都叫「糖」就把它們畫上等號。


配方奶和 ADHD,有直接關聯嗎?

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科學證據證實「喝配方奶會導致 ADHD」。
ADHD 的成因相當複雜,涉及基因、神經傳導物質、大腦發育,以及環境等多重因素,單靠飲食中的乳糖,不可能成為關鍵原因。

這樣的恐嚇式說法,不僅沒有科學根據,更容易造成爸媽不必要的焦慮與自責。


語希營養師的小叮嚀:怎麼安心選擇與餵養?

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,核心都在於 「寶寶獲得足夠營養,媽媽也能身心健康」。以下幾個小提醒,讓餵養變得更安心:

  1. 選擇合法、標示完整的品牌
     選購有檢驗合格、來源清楚的產品,能避免擔心品質或安全問題。
  2. 正確沖泡比例
     沖泡要按照指示,不要因為「想多補充營養」就加太多奶粉,也不要泡得太稀,避免營養攝取不均。
  3. 母乳與配方奶並行
     母乳是最自然的選擇,但若因各種原因無法全母乳,配方奶也是一個科學設計的營養來源。家長不需要因此自責。
  4. 照顧媽媽的心情
     餵養方式不該成為壓力,最重要的是寶寶的健康與媽媽的快樂。

給爸媽的一句話

奶粉不等於可樂,乳糖也不等於精製糖。
在育兒的路上,資訊爆炸、謠言滿天飛,爸媽很容易被嚇到。

但請記得:
✨ 母乳好,配方好,最重要的是讓寶寶健康、媽咪安心。
✨ 不要被標題嚇壞了,營養師永遠和你站在同一邊,用知識和溫柔支持你。

你的生活營養師張語希